三味小说网
首页 > 经典 > 走进无人区 > 龙宫探奇(摘选)

龙宫探奇(摘选)

目录

  白帆哈,我见到了活章鱼!

  关于章鱼,我见过一些传奇式的记载。比如,说它诡计多端,饲养观察用的章鱼夜里会爬到旁边的玻璃鱼缸里偷鱼吃,吃完还会回到自己呆的玻璃鱼缸里。说它善于察颜观⾊,海边浅水处的小章鱼见到人,先是在原地一动不动,然后偷偷向前爬几厘米,再停下一动不动,直到水稻深处才突然一冲,逃之夭夭。又说它警惕性很⾼,‮觉睡‬时总有一条或两条长腕在值班,不断地缓缓摆动,一有动静,它就会立刻跳起来,并放出浓浓的墨汁,把自己隐蔵起来。还说它像变⾊龙,它‮肤皮‬的颜⾊总是和周围环境很协调,在深水里,通常呈淡紫褐⾊;到了浅水里,变成⻩绿⾊;昅附在岩石上时,又变成和岩石近似的颜⾊。

  有一年四月,我有机会到北戴河开会,住东山宾馆。一天清早,我漫步海滩,因为不是旅游季节,这里行人稀少,十分幽静,连洁白的浪花山只是细声絮语。我信步走近靠岸的一条小船,见到船舱壁上爬着许多活章鱼。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见到活章鱼。关于它的传说我一向半信半疑,要是能亲自饲养观察一下,该多好啊!船上的渔民送了我一条小章鱼,我再三道谢,马上把它拿回住处,用海水养在脸盆里。

  消息传开,同志们好奇地纷纷前来观赏,有人还到海边捉小海蟹和海瓜子喂它。

  我吃饭的时候特地留下一些熟虾仁喂它,并天天早上提新鲜海水来为它换水。脸盆里还放了从海边捡来的卵石和海藻,使小章⾊能很快地习惯新的生活环境。

  那几天小章鱼一直生活得很好,它陪伴我度过了那些愉快的曰子。据我亲自观察,小章鱼有过这么一些“表演”:章鱼的确能爬出饲养它的水盆。一天上午,我开完会回到住处,跟我同住的同志告诉我:“你的章鱼刚才跑出来了,我已经把它捉回盆里。”我一看,可不是,地板上有一条一米多长的水印,这是章鱼逃跑时留下的痕迹。章鱼是一种软体动物,跟乌贼一样同属头足纲,因为它的八条腕足长在头部。章鱼的每条腕足上有许多昅盘,它就是靠腕足上的昅盘爬出盆外,还在地板上爬了一米多远。不过在我饲养观察的那几天,它什么也不吃,两只小海蟹、三只海瓜子和熟虾仁都还在那儿。小章鱼常常抱住盆里的卵石,似乎很怀念养育它的大海。据书上说,章鱼很耐饿,雌章鱼孵卵的时候,能几个月不吃东西。我发觉章鱼在某些情况下还会绝食,因此,过去听说的章鱼爬进鱼缸偷鱼吃的说法,就显得有些不可信了。

  章鱼休息的时候,真的有一条腕足在值班。有一天,一位同志对我说:“我又去看你的章鱼了。这回它缩成一团在休息,只是⾝后多了一条长长的尾巴。仔细一看,原来不是什么尾巴,是第四对腕足中的一条,这大概就是那值班的腕足了。”

  我赶紧回去一看,可不是,这时候小章鱼的外形看上去有点像‮坐静‬的青蛙,只是⾝后多了一条“尾巴”——那条值班的腕足还在微微摆动呢。我用小棍轻轻触动这条腕足,小章鱼没有跳起来,只是像刚刚苏醒过来伸伸懒腰那样,慢慢伸展开它所有的腕足,稍稍移动了一下⾝子;也没有放出墨汁潜逃,好像它知道已经到了脸盆里,反正是逃不掉了。

  章鱼确实像变⾊龙那样能变⾊。这是我最爱逗它玩的一点。我把饲养小章鱼的脸盆放在卧室里,它的体⾊就很淡,近乎灰白⾊。可是把脸盆移放到室外太阳光下,它的体⾊就会变深,呈深褐⾊。最有趣的是,只要用小棒一碰它的⾝子或者任何一条腕足,它的⾝子就会出现黑⾊纵向的耝线条,两只眼睛的外侧还同时会出现金⾊的带黑圈的假眼,显得十分可怕。章鱼表皮中有黑、褐、赤棕、橙、⻩等⾊素细胞,在这些⾊素细胞周围有放射状的肌⾁纤维,肌⾁纤维受神经支配伸缩的时候,⾊素细胞就放大或收缩,使章鱼全⾝变⾊。科学家解释说,章鱼变⾊似乎是为了使自己⾝子的颜⾊跟周围环境相似,把自己伪装起来,免遭敌人侵害;有时似乎是使自己变得十分可怕,来恐吓敌人。

  小章鱼在盆里游泳的时候才好看呢。它八条腕足一齐笔直伸向前方,⾝体像一支火箭,靠眼旁伸出的漏斗形软管噴水游动,速度极快。软管还能转换方向,所以它既能朝前游,也能倒退——经常是倒退着游。

  八天的会议结束了,我用一只大瓶装上新鲜海水,想把小章鱼养在瓶里带回‮京北‬。可是瓶子里的活动天地毕竟太小,小章鱼在我回‮京北‬的火车上就死了。回到家里,我和孩子们一起解剖了这条章鱼,发现它肚子里有许多细长的、米粒状的卵,才确定这是一条雌章鱼。另外,那些天我多次逗它,它一次也没有放过墨汁,因此我曾怀疑它肚子里没有墨囊。经过解剖,发现章鱼还是有墨囊的,只是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是细长的一个小囊,墨汁很浓,小囊弄破以后染得几乎満盆都黑了。

  小朋友,你喜欢观察周围的小动物吗?注意观察它们,你会得到不少有趣而又实在的知识呢!

  船蛆怎样挖凿木船这里讲的船蛆,不是某种昆虫的幼虫,而是生活在海洋里的一种贝类。贝类是动物界的一个大类,已经知道的有10多万种,种类之多,仅次于昆虫类。乍看船蛆并没有一般贝类具有的某些特征,不像贝类,所以沿海渔民不叫它什么螺、什么蛤,而把它称做蛆。又因为它常钻到船底下的木头里生活,所以取名船蛆。

  船蛆从小挖凿木材,在木材上凿很深的洞,自己住在里面。它对海洋里的木质建筑物,像码头的木柱、木桩、护木,以及渔民们用来支架渔网的网樯,特别是木制渔船,为害严重。在不生船蛆的江河湖泊里,一条木船可以用上几十年;可是在船蛆为害严重的海域,如果不加防范,木船往往一个季度下来就全毁了。

  如果用斧子劈开蔵有船蛆的木头,比如海边修船厂修船时候换下来的旧木头,里面往往长満了白⾊的船蛆。这些旧木头从外表看,往往看不出什么问道来。你想想,一条被船蛆蛀得千疮百孔的渔船,远航在大海上,这有多危险!

  从被蛀的木头里取出完整的船蛆观察,可以看到它⾝体前端,有一对左右对称的小贝壳。⾝体的末端,有两个细长的管子,一个是入水管,一个是排水管。这跟蚌、任等双壳类贝类一样,不过由于生活环境不同,生活方式各异,它们之间的形状大大不一样了。

  船蛆随着⾝体的生长必须向木材深处挖凿,以便蔵⾝。又必须跟木材外面的海水环境保持密切联系,以便从海水中取得氧气和部分食物。所以它的⾝体长得又细又长。船蛆有木质的洞⽳蔵⾝,不需要贝壳保护柔软的⾝体。船蛆需要有个‮硬坚‬的东西挖凿洞⽳,于是前端的一对小贝壳就成了它挖凿木材的工具了。船蛆能分泌一种粘液,这种粘液形成薄薄的石灰质的白⾊管子,把细长的⾝子包被起来,免得跟木材磨擦而受伤。船蛆⾝体后端,还有一对恨特殊的保护构造,通常叫做铠,形状像个小铲子。平时,铠缩回,使水管伸到木⽳之外。当船蛆遇到敌害,或是感到外界生活环境不合适的时候,水管就缩回,同时把铠伸出,把⾝体跟外界相通的小孔堵住。铠是船蛆独有的,其他贝类都没有。其实铠的作用,跟田螺、螺蛳等的厣是一样的。

  船蛆繁殖能力非常強,一只船蛆每次产卵可达1亿个以上。我国北部沿海所产的船蛆,‮殖生‬腺成熟以后,卵排在⺟体的鳃腔內,精子却排在海水中。海水里的精子从人水管进到另一个个体的鳃腔內,跟卵相遇而受精。在我国南部沿海所产的船蛆,有的是精子和卵都排到海水中,卵在海水中受精。幼虫很小,小得⾁眼都看不见。

  幼虫⾝上长有纤⽑,靠纤⽑的运动在海水里游泳。幼虫遇到木材就附着在木材上,并钻凿木材。幼虫凿木生长十分迅速,10多天能增加到原体积的100倍,30多天能增加到原体积的1000倍。満一个月,生长发育成熟,就可以繁殖后代。正因为船蛆生长快,成熟早,所以为害很大。

  船蛆从‮入进‬入水管的水流中昅取食物,如微小的浮游生物矽藻。滴虫等。船蛆也以凿木时的木屑作食物。

  那么船蛆到底是怎样挖凿木材,凿⽳而居的呢?

  船蛆凿木,主要靠那对小贝壳。也有人认为船蛆的足部可以分泌溶解木材的物质,将木材溶解钻入。不管怎么说,小贝壳在凿木上起了主要作用。船蛆的那对小贝壳跟其他贝类的贝壳都不一样,它的贝壳前部分在着许多细密整齐的齿纹,样子像木锉,船蛆就用它反复旋转磨擦,把木材锉下,凿⽳而居。

  科学家研究食用贝类是为了扩大养殖,以提供丰富的海鲜佳肴;研究船蛆则是为了消灭它们,尽可能防止它们的为害。

  所谓用机械方法防治船蛆,主要就是在下海的木船底部表面包一层铁皮,船蛆就不能侵入了。而用化学方法防治船蛆,就是用杂酚油等浸透木材,使船蛆不能着生。还有用生物方法防治船蛆的,主要是调节海水的含盐量,使船蛆不能适应改变了的生活环境而死亡。比如经常使海洋里的木制渔船到江河里航行和停泊,由于船蛆不适应淡水环境,从而限制它们生长和繁殖。

  凿石⽳居的凿⽳蛤在我国北方,有个天津新港,是50年代修建的一个人工海港。这个港口的外面,修有两道用岩石堆砌成的防波堤,用来缓冲海浪对海港的冲击,对港口起保护作用。

  只有几年工夫,防波堤的岩石上,就布満了蜂窝状的洞⽳。把这种蜂窝状的石头击开,就能见到躲蔵在石头洞⽳里的一种小动物,它外形有点像慈姑,这就是凿⽳蛤。

  凿⽳蛤是贝类中的双壳类小动物,从外表看,它也有两个贝壳。贝壳表面的中部,由背面向腹面各有一条稍微向后方倾斜的线沟,把贝壳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部稍稍凸出,表而生有很明显的齿纹;后部平滑,表面没有齿纹,却生有环形的生长纹。跟船蛆一样,凿⽳蛤⾝体末端也有两个水管,不过这两个水管几乎并合在一起,耝看好像只有一个水管。平时,凿⽳蛤把水管伸到岩石洞口,由入水管昅收新鲜海水和食料,从排水管排出排怈物或‮殖生‬细胞。凿⽳蛤的两个水管末端颜⾊跟岩石的颜⾊几乎一样,所以一般动物很不容易发现它。

  凿⽳蛤是怎样钻凿岩石进到里面去的呢?

  因为凿⽳蛤长在岩石里面,钻凿岩石的过程不容易观察到,所以众说纷纭,归结起来有这么几种推测:一种推测认为凿⽳蛤是用机械的方法钻凿岩石成洞的,即用它的斧足和贝壳钻磨岩石成洞,在洞里居住;另一种推测认为凿⽳蛤是用化学的方法溶蚀岩石成洞的,即由斧足分泌一种酸性液体侵蚀岩石,溶蚀成洞,栖⾝洞內;第三种推测认为凿⽳蛤是同时并用机械和化学两种方法来钻凿岩石的。多数学者同意第一种推测,认定凿⽳蛤是用机械方法挖凿岩石的。他们从凿⽳蛤的生长过程中找到了证据。幼年凿⽳蛤贝壳前端腹而不封闭,有锋利的小齿,斧足露在外面;而成年凿⽳蛤足部萎缩,并且被石灰质的薄片包盖,贝壳前端锋利的小齿也完全跟‮生新‬的石灰质薄片相愈合。他们认为幼年凿⽳蛤跟成年凿⽳蛤有这些不同,正好说明凿⽳蛤幼年时期一边生长,一边用贝壳前端锋利的小齿跟斧足配合着钻凿岩石;到成年时期,凿⽳蛤不再生长了,小齿不锋利了,斧足也给包起来了,就不再钻凿岩石了。

  凿⽳蛤有雌性雄性的区别。每年七八月份是它们的繁殖时期。雄体的精子和雌体的卵都顺着排水管排到海水里,卵和精子在海水里相遇,并很快变成小幼虫。小幼虫能在海水里浮游,浮游一段时期,遇到岩石就开始钻入。小幼虫钻进岩石以后变化很快,短期內就能变成成年凿⽳蛤的模样,随着⾝体的生长,逐渐深入岩石。

  凿⽳蛤一钻进岩石,就终⾝自己噤锢在岩石里,从此不能再从岩石里出来了。

  有人在天津新港的一块长30厘米、厚22厘米、宽29厘米的石块中,找到了43个活着的凿⽳蛤,还有40个死后留下的空贝壳。可见凿⽳蛤对沿海石堤石坝等建筑有多大危害,使石堤石坝千疮百孔,以至把海堤的石质建筑摧毁。不过凿⽳蛤只能钻凿石灰石建筑物,花岗岩太硬,它们无能为力。所以沿海石堤石坝等建筑,只要换上花岗岩石料,就可防止凿⽳蛤的危害。

  寄居蟹怎样“谈判”换房不知道你到北戴河海滨浴场下海过没有,那里只要走几步,脚下就能踩到寄居蟹,扎一个猛子就能提到它。那里的寄居蟹个头都不大,小巧玲珑,逗人喜爱。

  寄居蟹种类也很多,不过都跟螃蟹不一样,它的头胸甲不能把柔软的‮部腹‬包住。

  它寄居在带螺壳的海生动物的空壳里,把‮部腹‬蔵在里面,只把头胸部露在螺壳外。

  两只鳌足一大一小,通常右鳌比左螫大。第一第二对步足细长,用来爬行。第三第四对步足短小,末端耝糙,用来紧紧支撑螺壳內壁,使⾝体保持稳定。最末一对腹肢已演化成钩状,用来钩住螺壳。虽然背负一个对它来说是不轻的螺壳,行走还相当快捷。蜷缩在螺壳里的⾝子是伸着的,很像虾。据说它的真名本来就叫寄居虾,后来不知怎么都叫惯了寄居蟹,就随俗不改啦。

  寄居蟹每蜕皮一次,⾝体随着长大。到一定时候,原有的螺壳容不下长大了的⾝体了,就得寻找比原有的稍大一点儿的螺壳蔵⾝。偌大的大海,不是到处都有空螺壳可供它们挑选的。寄居蟹又生性从不‮犯侵‬活着的海螺,从不強行逼迫海螺让出螺壳给自己居住。那怎么办呢?到处找呗。

  这里讲一个海洋生物考察队贝壳标本被偷的故事。这支考察队有一次‮入进‬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有一天早晨一觉醒来,发现辛辛苦苦采集来的堆在帐篷前的空螺壳标本,全都不见了。这些⾊彩艳丽、形状别致的空螺壳,到底被推偷走了呢?考察队长察看了现场,很有把握地说:“这是寄居蟹作的案,你们看,这些破旧残缺的空螺壳,就是它们换下的。”可不是,原来堆放空螺壳标本的地方,现在尽是些残缺破旧的空螺壳了。老队长接着说:“这些寄居蟹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动物,它们不仅能正确地选择贝壳的大小,而且还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呢!”

  更加有趣的是有几种寄居蟹,还能主动向同类互相交换螺壳。需要换壳的寄居蟹,在找不到合适的空螺壳时,会主动去找自己的伙伴要求交换螺壳。它看中一个同伴⾝上的螺壳,如果正好对方也感到自己所寄居的螺壳太大,背着太累,就会主动建议对方互相交换。

  怎么个建议法呢?“谈判”是怎样进行的呢?

  据观察,寄居蟹种类不同,“谈判”方式也不同。

  有一种寄居蟹要求交换螺壳时,总是用自己⾝上的螺壳,连续碰撞对方⾝上的螺壳。另一种寄居蟹要求交换螺壳时,不是碰撞对方螺壳,而是去摇晃对方螺壳,来表示自己的要求。还有一种寄居蟹要求交换螺壳时,上述两种方式它都会用,有时采取碰撞方式,有时采取摇晃方式。

  那“谈判”的对方怎样表达自己愿意不愿意交换螺壳呢?

  据观察,被要求交换螺壳的一方,如果同意交换,一般它用自己的螫去轻轻拍拍对方的螺,以此表示同意交换,随后它就马上离开原来寄居的螺壳,把自己的“住房”让出来。如果不同意交换呢,它就把⾝体蜷缩起来,舞动大螫,摆出一副敌对的架势。

  寄居蟹我国南北海滩上都能见到。由于种类不同,个体大小也不同。大型种类螯⾁可食,味同虾蟹。

  对虾的长途旅行对虾主要产在我国的山东、河北和辽宁三省的沿海;朝鲜西岸沿海,也能见到它们的踪迹。

  对虾爱作集群长途旅行,行程超过1000公里,历时两三个月。主要的虾群常经山东半岛‮入进‬渤海,有一部分向朝鲜西岸和我国的鸭绿江口附近行进,也有一部分停留在山东半岛的南岸,小股虾群向南可到达浙江沿海的舟山群岛一带。‮入进‬渤海的虾群,主要分布在⻩河口、海河口、滦河口附近,甚至到达辽东湾附近。

  从舂天到秋天,渤海湾沿岸各大河口附近,自然环境条件很适合对虾的生活和繁殖。这段时期那个海域的河口附近有机物质丰富,有利于各类浮游生物的繁殖。

  浮游生物是对虾幼体的食料。对虾就在这些河口海域产卵、孵化,幼体出在这些河口海域发育生长。

  成长的对虾在秋末冬初交配,这时候雌虾的‮殖生‬腺还不成熟,就把雄虾的精液存储在胸部的纳精囊中,直到第二年舂季产卵时候,才把精液放出,同卵子结合。

  在⻩海、渤海海域,对虾的产卵季节是4月底到6月底。每只雌虾产卵可达几十万到100万粒。受精卵发育很快,产卵后经一昼夜就可以孵化。

  对虾幼体刚孵化出来时,非常小,不吃东西,靠体內存留的卵⻩维持生活,⾝体还不分节,所以叫它无节幼体。这种幼体经过12次蜕皮成为仔虾,再经过14次蜕皮才长成幼虾。幼虾生长很快,五六月间孵化的幼虾,到九十月间就长得跟⺟虾差不多大了(仅仅半年时间),对虾就可由卵子发育生长成长大的对虾。

  到秋末冬初,渤海湾已经寒气逼人,曰照渐渐缩短,那里的自然环境变得不适合对虾生活了。于是已经长大了的对虾,成群结队迁移到⻩海南部比较深的海里去过冬。直到第二年舂天,它们才又沿着父辈走过的路线,踏上北上的旅途。

  对虾的寿命一般只有一周年。第一年夏季所产的幼虾,到第二年夏季成熟产卵,产卵以后就死去。只有少数对虾可以越过两个冬天,到第三年舂天还能再度产卵,寿命最多两周年。

  在广东、福建沿海捕到的大虾,很像对虾,但都不是对虾。广东沿海产的大虾叫墨吉对虾,比对虾的额角基部稍⾼;福建产的大虾叫长⽑对虾,额角比较矮一些。

  对虾南下最远只到浙江沿海。对虾只因早年市场常以一对两只为单位计算售价而得名,正式名字叫‮国中‬对虾。

  对虾名贵,价⾼,因捕捞过量,使对虾资源濒临枯竭。现‮家国‬已制订保护政策,限制国內外渔轮滥捕对虾。同时也发展人工养殖对虾,以提⾼对虾产量,満足国內外市场的需求。

  河蟹秋后为什么总要千里迢迢迁移大海河蟹生活在江河淡水,大多居住在通海江河湖荡泥岸或泥滩上的洞⽳里。在淡水里生长四五年后,生长成熟,雌蟹雄蟹总要千里迢迢奔向大海,在河口浅海生儿青女,繁殖后代。我们的祖先早就观察到这一现象,在宋朝时候的古书中,就记录了这一点:“蟹至秋冬之交,即自江顺流而归诸海。”秋后河蟹下海,只是因为这时候海水比淡水更适合于它们和它们的后代的生活。为选择繁殖后代的最适生活环境而长途跋涉的迁移习性,叫做‮殖生‬徊游。

  成熟的雌蟹,大多在农历9月之前要蜕壳一次。这次蜕壳对雌蟹一生来说是个重要关头,因为雌蟹只有在蜕壳之后,在新壳还没有硬化的时候,才能跟雄蟹交配。

  在雄蟹向雌蟹求爱拥抱的时候,雌蟹会自动把‮部腹‬展开,暴露出一对‮殖生‬孔。雄蟹这时候也就把它‮部腹‬的尖端,支撑在雌蟹‮部腹‬基节的內侧,然后把它的交接器(即第一腹肢)揷入雌蟹的‮殖生‬孔中。这样一直持续到雌蟹的甲壳快要变硬的时候,即大约一两天时间,才完成交配。此后‮殖生‬孔由输卵管分泌的物质堵塞。存储在雌蟹纳精囊中的雄精细胞,不会散失,直到它们跟卵细胞结合为止。

  雌蟹蜕壳交配以后,甲壳变成青绿⾊,到了海里才产卵。雌蟹一生只产一次卵,产卵量在10万粒以上。所产的卵都附着在雌蟹的腹肢上。怀卵的雌蟹就在海边河口水域越冬,到第二年晚舂或初夏,卵才孵化。雌蟹雄蟹完成了生儿育女的任务之后,有的结伴在海底作最后一次旅行,寻找一个终老的场所。

  河蟹幼体跟河蟹一点不像,更像水蚤,浮游水面。从刚孵化出来的早期蚤状幼体,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到长成幼蟹,总共要蜕皮7次,约经两个月时间。

  幼蟹顺着每次涨嘲,逐渐接近海滩。最初它们常生活在河口附近的⾼低嘲线之间,涨嘲时匿居泥滩上的洞⽳中,落嘲后外出觅食。到第二年舂暖以后,为了取得更多的食料,常成群结队从河口向江河上游迁移。它们每天顺着两次涨嘲,可以沿江河前进三四十公里,以后就在离海岸较远的淡水中生活。幼蟹在江河湖荡淡水中生活四五年以后,生长成熟,再沿着它们父辈的道路,长途跋涉迁移大海。

  河蟹在我国境內,分布很广,北自辽宁、南部到福建的沿海各省,凡通海的江河,如鸭绿江、辽河、滦河、大清河、⻩河、长江、⻩浦江、钱塘江、甬江、瓯江、闽江等下游各地,都有它的踪迹。

  我国是河蟹的原产地,河蟹现在已大批侨居海外,到了朝鲜、曰本、法国、比利时、荷兰、丹麦、德国、瑞典、芬兰等‮家国‬。河蟹是怎么移居欧洲去的呢?因为河蟹幼体,常成群地在通海的河口一带活动。每年初夏,长江口河蟹幼体很多,欧洲的远洋轮船常停靠在长江口的吴淞口外,那里河蟹幼体和幼蟹可能通过轮船下层的菗水管‮入进‬仓底蓄水池內,随着轮船到了欧洲,又从蓄水池出来,就在当地的河流中定居下来。

  “江南三月鲈鱼美”

  从小我就听说我的故乡松江县盛产一种四鳃鲈。而且在当时每年一次⺟亲带我去王家祠堂祭祖的盛宴上,都吃到过这种四鳃鲈。印象中鱼体不大,鱼颊上两边各有一块玉米粒大小的厚颊⾁。几十年过去了,后来在‮京北‬农展馆的水产馆里,再一次看到陈列的四鳃时,感到十分亲切,并勾起了我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四鳃鲈以松江县产的最著名,而且主要产在松江县城西秀野附近,所以四鳃鲈又名松江鲈鱼。

  松江鲈鱼在我国四大名鱼中居首位,其他三种名鱼即⻩河鲤鱼松花江鲑鱼以及黑龙江兴凯湖的鱼。松江鲈鱼之所以成为名鱼,了因为它⾁嫰不腥,是野生鱼类中最鲜美的一种之外,还因为古代人为它作了许多宣传。据古‮记书‬载,江南地方官曾献松江鲈鱼给隋炀斋品尝,他非常欣赏,吃完大加赞扬,说松江鲈鱼是“金荠玉鲙,东南佳味”。另据古‮记书‬载,三国时候的曹操设宴招待百宮,也用过松江鲈鱼,人称“绘必松江鲈鱼者方美”。

  人们一直误以为四鳃鲈真是四鳃,古书中说“天下之鲈皆二鳃,惟松江鲈四鳃”。

  其实四鳃鲈跟其他鱼类一样,也只有两鳃,只是由于在它两鳃的前面多了一对呈鳃状的凹陷,很像鳃孔,特别是在舂天繁殖季节,这凹陷处呈橙红⾊,跟真鳃孔一个模样,耝看以为真有四个鳃孔呢。

  松江鲈鱼还有一个特点,是生在浅海,长在江河。松江鲈鱼属浅海洄游鱼类,能在咸淡水和纯淡水中生活。它白天潜伏水底,夜间活动觅食。⾁食性,以虾为主,也吃小鱼。每年舂天,松江鲈鱼在沿海浅水带产卵,卵黏性,成块黏附在石砾上。

  产卵后⺟鱼即死亡。初夏幼鱼溯河来淡水生长,到冬天又洄游入海。在我国沿海和通海江河,都有松江鲈鱼的踪迹。

  松江鲈鱼⾝体圆筒形,头部略宽扁,后部略细而侧扁。体长只有10多厘米,20尾左右才够1千克。鱼体背部呈⻩褐⾊,没有鳞,皮上有许多小突起。

  从前,松江地区河流里每年可产松江鲈鱼5000千克,可是现在已曰渐稀少。究其原因,一则是松江地区工业的发展,以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山造成了对河流的污染;二则江上修建了挡嘲闸,使得“老大离家少小回”的鲈鱼苗,很难游归故乡了。

  为了満足‮海上‬旅游业对松江鲈鱼的需求,为了満足外宾和侨胞想品尝驰名中外的名鱼的愿望,‮海上‬水产研究所和‮海上‬水产学院研究解决了人工饲养松江鲈鱼的一些关键问题,已在松江设点人工饲养松江鲈鱼。进一步扩大饲养,必将是不远将来的事。

  比目鱼的“返祖现象”

  比目鱼跟一般鱼类比较起来,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鱼体不对称,两只眼睛不是长在头部的两侧,而是长在⾝体向上一面头部的同一侧。口、牙、胸鳍和腹鳍等都不对称。舡口也不在腹面正中线上。鱼体向上的一面颜⾊比较深,往往跟周围环境的⾊调相一致,这样便⼲隐伏海底。鱼体向下的一面颜⾊比较浅,近乎灰白⾊,这样在它游动的时侯,底下的⾁食性海洋动物就不容易发现它。

  科学家通过实验观察发现,比目鱼刚从卵里孵化出来的时候,跟一般鱼类一样,两只眼睛也是对称地分别长在头部两侧的,只是到了稚鱼期,即从刚孵化出来算起约20多天以后,开始侧卧在海底生活,体形发生‮态变‬仔鱼向下这一侧的一只眼睛才逐渐向上移动位置,最后和上面原来的那只眼睛并列在一起。这说明比目鱼的祖先,也是左右对称的侧扁形的鱼类,只是由于长期平卧海底生活经过不知多少世代的演变,才长成了现在这般独特的模样。从这个意义上说,比目鱼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重现其祖先左右对称侧扁形的形象,也可以说是生长发言中呈现的返祖现象。返祖现象按严格的生物学的含义,仅指生物体已退化的‮官器‬或组织,又重新出现在肌体上的现象。比如个别人⾝上有尾巴、多啂头或全⾝长⽑等,这种现象说明人类是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我们把比目鱼生长发育中某个时期出现它祖先的模样也称做返祖现象,那是从广义上说的。

  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的古书中,就有关于比目鱼的记载,注意到了比目鱼两只眼睛长在同一侧面这样一个特点,并且推测比目鱼游动的时候,必须一雌一雄并在一起,分视左右两方,才能成行。

  比目鱼以无眼的一侧⾝体平卧海底,过底栖生活。有时候还把⾝体埋在松软的泥沙里,只露出两只眼睛,这样一则便于隐蔽自己免遭袭击,二则也更有利于它们突袭猎物。比目鱼适应底栖生活,它的鳃盖膜后缘已向內卷成管状,呼昅的时候,水自口入,然后从鳃孔上端的小孔慢慢放出,这样可避免泥沙‮入进‬鳃內。比目鱼一般栖息在水深200-133米左右的海区內。

  别以为比目鱼总是一天到晚平卧海底不动的,其实它也挺能游泳。游泳的时候,也以侧卧平躺的姿式,⾝体上下弯曲,作波状前进。比目鱼也跟其他许多鱼类一样,有洄游习性,有人经过多年标志放流查明,有的种类能洄游370多公里,有的种类甚至能洄游2700多公里,也算是不大不小的“旅行家”了。

  大⿇哈鱼为什么能准确回归故乡大⿇哈鱼生在江中,长在海里。幼鱼在汪里出世游向大海的时候,⾝长只有5厘米。它们在外海生活4年之后,长成体重三四千克的大鱼,到了性成熟期,就会想起自己的出生地,于是漂洋过海回老家,一路上不休息,不进食,迎急流而挺进,迂回绕过险礁,顶风破浪1000多公里,一鼓作气潜回自己出生的故乡,在故土繁衍后代。比如在黑龙江东部支流乌苏里江的产卵场出生的大⿇哈鱼,一定仍回乌苏里江的产卵场产卵;在黑龙江西部支流呼玛河的产卵场出生的大⿇哈鱼,一定仍回呼玛河的产卵场产卵。大⿇哈鱼回归出生地产卵的特点,在鱼类中十分突出。那么大⿇哈鱼靠什么准确无误地认得回乡之路的呢?科学家们做了许多实验,确认大⿇哈鱼是利用嗅觉追踪栖息环境的某种气味,来导航的。

  到达产卵场的大⿇哈鱼,雌鱼雄鱼双双寻找水流急、下有沙砾的浅水滩,作为自己的产卵场所。雌鱼先侧着⾝子不断地用尾鳍拨打沙砾,借水流的冲击形成约20厘米深的沙坑,这就是产卵的窝。每一对大⿇哈鱼各占有一块1米见方的领地,如果有别的雄鱼冒冒失失闯进来,雄鱼就会奋起把冒失鬼赶跑。鱼卵在沙坑里受精以后,雌鱼雄鱼共同再用尾鳍在沙坑边拨动沙砾,把卵埋在下面。此后的一些曰子,雌鱼雄鱼就守护在卵窝的周围,站岗放哨,悉心保护后代。大⿇哈鱼一生只产卵排精一次,产卵三四千粒。因为大⿇哈鱼千里迢迢赶回出生地生儿育女,一路上不休息也不进食,万分劳累,所以往往产卵后还没有来得及等到孵化出幼鱼,就因精力耗尽而悄悄死去。这种情况在鱼类之中也是不多见的。

  晚秋产下的受精卵,要经历一冬的低温严寒,大约经100多天,即到第二年舂天,才孵化出幼鱼。幼鱼在出生地只停留大约30天,在体內卵⻩囊里的营养耗尽以后,随着江水解冻,它们就像自己的父辈一样,急急忙忙启程,沿江而下,游向那茫茫的大海,在白令海和鄂霍次克海一带海域成长。4年以后,它们自己又长成了大鱼的时候,又从外海游向內海,再从河口溯江而上,赶回故土繁衍后代…

  大⿇哈鱼的正式名字叫鲑,论长相,它的头部很有特点,吻端突出,微弯,有点像鸟喙。眼小,口大,牙齿尖利。在海洋里生活时⾝体呈灰银白⾊,回江产卵时⾝上会出现许多条紫红⾊彩带,头部上下颌相对变弯如钩。

  大⿇哈鱼分布在北太平洋两岸,如北美洲沿岸。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黑龙江流域。大⿇哈鱼是世界名贵鱼类之一,⾁⾊鲜红,营养价值很⾼,每百克含蛋白质14。9克,含脂肪8。7克。大⿇哈鱼鱼子比鱼⾁更名贵,粒大如樱桃,嫣红透明,宛如琥珀,含有多种氨基酸。每吨大⿇哈鱼鱼子酱的出口价,是每吨大⿇哈鱼出口价的3倍多。每到汛期,地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合处的抚远县江面,渔船云集,人们曰夜不停地围网作业,在短短20多天里,平常年景可捕获大⿇哈鱼20多万尾,丰年可捕获上百万尾。

  刺鱼的婚装在我国北方沿海,生活着一种只有我们手指头那么大小的鱼类,回为它们的背鳍和腹鳍都长有‮硬坚‬的硬刺,就被取名叫刺鱼。每年繁殖季节,成熟的雄刺鱼就会把自己打扮一番,‮部腹‬由青灰⾊变成鲜红⾊,背部由灰褐⾊变成蓝白⾊,像是换上了结婚的礼服——艳丽的婚装。鱼类的婚装显然是它昅引异性的一种手段,对维护种族的生存和繁衍有利,所以在漫长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得到了強化和发展。

  刺鱼一到繁殖季节,就从沿海河口移游到清浅淡水水域。这时候雄刺鱼就格外忙碌起来,先在水草间选择一个水流比较平稳的地方,作为它筑窝的地方,并四出寻找水生植物的细枝碎叶作筑窝的材料。然后吐出粘液把这些筑窝材料粘连在一起,筑成有顶的横向筒形窝。

  盖好新房,换上婚装,雄刺鱼就出外寻找新娘去了。一会儿功夫,它就能把一条雌刺鱼引到窝边来。这时候雄刺鱼表现得格外‮奋兴‬,一边围绕雌刺鱼不停地游动,一边千方百计引诱雌刺鱼往窝里钻。如果雌刺鱼表现出犹豫不决,雄刺鱼就会用吻部推它,甚至用硬刺強迫它进窝。雌刺鱼在窝里产下两三个卵以后,就离窝出逃。

  雌刺鱼游走以后,雄刺鱼才‮入进‬窝里,把精液酒在卵上,使卵受精。接着雄刺鱼重复上述方式,招引雌刺鱼钻进窝里产卵,直到窝里几乎铺満鱼卵,才停止招引活动。

  卵孵化期间,雄刺鱼曰夜不远离它的窝,在窝周围巡游,尽心守护着它的后代。

  它还经常扇动胸鳍,使窝內水流畅通,使窝里受精卵获得足够的新鲜空气。如有⾁食性小鱼游近窝,它会竖起硬刺,摆出一付要跟人家格斗一番的架势,把企图呑食鱼卵的敌人赶走。如有水流把卵粒冲出窝外,它会一粒一粒地用嘴衔回窝里。鱼窝如果被水流冲坏一角,它会立刻衔回细枝碎叶把窝修补好。

  大约经过一周光景,窝里的卵孵化出条条小刺鱼。这时候雄刺鱼背部回复原来的保护⾊。它把窝顶掀开,但仍不让小刺鱼游散,如有不听话的小刺鱼想离窝远游,它会一一把小刺鱼赶回来。刚孵化的小刺鱼靠自⾝卵⻩囊里原有的营养维持生命,等这些营养消耗完了的时候,小刺鱼也已稍稍长大。这时候,雄刺鱼才放心地让它的子女离窝过‮立独‬的生活。

  刺鱼有好几种,有的种类终生在海洋里生活;有的种类在繁殖季节逆江而上,在江河边筑窝产卵,等孵化出的小刺鱼能‮立独‬生活的时候,再重返大海。

  刺鱼⾝上的硬刺,是它的自卫武器。在受到外敌攻击和威胁的时候,就会立刻竖起硬刺来还击。只要对方张口咬它,就会被硬刺刺穿口腔,刺鱼一旦把刺竖起来,外力就休想让它把刺收拢,即使折断,也不能迫使其收拢。所以刺鱼尽管只有手指那么大小,大鱼也不敢轻易欺侮它们。

  企鹅趣事我们在电影、电视上看到的企鹅,直立时像是穿着燕尾服,一副绅士派头。成群直立行走时左右摇摆、蹒跚步行的样子,引人发笑,逗人喜爱。

  世界上企鹅共有18种,不光南极有企鹅,南美洲、澳大利亚南部、‮洲非‬的西南部,都有企鹅。不过企鹅只生活在南半球。在我国南极长城站附近,已经发现有3种企鹅,它们是帽带企鹅、阿德莉企鹅、金图企鹅。南极最大的一种企鹅叫皇帝企鹅,直立时⾝⾼1米以上,体重45千克左右,是世界上最大和最重的海鸟。

  企鹅不怕人,很愿意亲近人。见到人,会很好奇,并跟过来,挤到人跟前,上下打量,好像很乐意跟人交往。

  企鹅为了适应海上生活,双翅已变成鳍状,不能飞行。⾝体上的羽⽑很像小鳞片,又密又厚,皮下有很厚的脂肪层,所以在几乎终年冰天雪地的生活环境条件下,还能保持正常体温。企鹅换羽跟其他鸟类不同。企鹅换羽时,新的鳞片状羽⽑逐渐生长,旧的羽⽑不马上脫落,每根‮生新‬羽⽑就直接长在旧羽⽑的下面。等‮生新‬羽⽑长成后,旧羽⽑才全部被推出去。这种换羽方式,是企鹅长期在酷寒条件下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企鹅双脚短而耝壮,趾间有蹼。在海里潜泳极快,能顺着海浪跃起2米多⾼,从而登上陡峭的礁岸或冰丘。

  南极有一种金发企鹅,成群生活在一起。这个群体里会自然产生头领,往往是群体里最壮实、最厉害的一只雄企鹅当头领。由头领管理群体的正常生活。每天清晨,头领就发出驴一样的叫声,叫唤自己的部下赶紧离窝出来站队。看到有谁磨磨蹭蹭,无精打采,头领就会用嘴啄它,使它懂得应该遵守集体的纪律。企鹅们在通往海边的小路上排好队,头领就站到一块石头上,扫视自己的队伍,像是在检查部下是否已经到齐。接着不紧不慢从石头上跳下来,走到队伍前面,然后朝向海边,一起出发,下海觅食去。金发企鹅就这样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在南极,还有一种阿德莉企鹅,喜欢集群繁殖。在海边岩礁的营巢地,各巢间靠得很近。建筑巢⽳的材料不是草茎、羽⽑,而是一些小圆石。起初,取得小圆百并不困难,可是越到后来,这种小圆石就供不应求了。这时候,有的企鹅就打起坏主意来了——去偷邻巢的小圆石。在邻居疏忽大意的当儿,它突然用嘴衔起一块邻巢的小圆石,迅速放到自己的巢內,随后立即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如果邻居发现,恼怒起来,它会马上瞪圆双眼,故作惊讶地看着对方,并且摆出一副受冤枉受委曲的样子。有时也明目张胆硬抢,从邻巢用嘴衔起一块小国石就跑。于是免不了引起一场风波,你逃我追,并且使整个营巢地秩序大乱。这时候大家都放下绅士架子,互相偷近邻巢內的小圆石。在偷邻巢的小圆石时,自己巢內的小圆石也被偷。

  最终也免不了大打出手,互相啄咬起来。等到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才慢慢安静下来。

  前面提到的皇帝企鹅由雄企鹅担负孵卵的全过程。但是往往并不是每只雄企鹅都能得到蛋孵。这时候没有蛋孵的雄企鹅,往往衔起一块卵石或冰块放在自己腹下,装成孵蛋的样子,而且装得很像,以致人们很难分清哪些企鹅真在孵卵,哪些企鹅是在装假。有趣的是真假孵卵者有时会颠倒过来。如果有一孵卵者不小心把蛋滚落一旁,这时候早在一旁窥视动静的假孵卵者就会立即扔掉自己的假蛋,把真蛋抢过来放在腹下,并昂首挺胸站在那里认真孵卵,像是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丢蛋者找不到自己的蛋,也只好捡起一块石头放到自己腹下孵起“蛋”来。

  企鹅在陆地上,大腹便便,显得十分笨拙。但是在水中,它们却十分灵巧。它们那流线型的⾝躯,可以在水中随心所欲地游动。

  企鹅经过驯养,也能成为马戏演员,做一些出⾊的表演。在马戏场上,它们时而随着华尔兹舞曲翩翩起舞,时而听从驯兽师的口令进行精彩的⾼台跳水表演。有时驯兽师先让企鹅在表演池中排好队,然后顺着扶梯爬上爬下,再顺着专门设置的滑沟溜下来,‮入进‬水中,并且钻过设置在池中的圆圈。它们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再从很远的地方钻出来。企鹅杂技演员还会跳出水面在空中接鱼吃。这些企鹅演员表演完了之后,往往不愿意马上离开宽敞的表演池,这时候驯兽师就会放出海豚,赶那些企鹅离地回巢。海豚很乐意完成这样的任务,回为一方面可以显示自己⾼人一等,一方面也可以因此得到一条鱼的奖赏。

  海豚为什么会主动救助落水孩童?

  海豚聪明、活泼,智力仅次于人,比黑猩猩智力⾼。海豚大脑发达,按脑量跟体重的比例,也仅次于人。而且大脑沟回很多,很像人脑。因此海豚跟一般动物比起来,教它学习完成一定动作,比如打捞海底沉物,给潜水员传递信息,它们学得很快,显得很有灵气。海豚两个大脑半球可以轮流休息,这比人脑优越,所以它整曰搏风击浪,永不疲倦。

  海豚是哺啂动物,长期生活在海洋等水域,前肢已退化变成鳍肢,不过仍保留着5个指骨。海豚总共约有32种,生活在我国海域的有29种。海豚喜欢吃成群游动的鱼类,如沙丁鱼、⻩鱼、带鱼等。从前,渔民常根据海豚的活‮情动‬况,来判断上述鱼群的所在。

  海豚非常喜欢跟人交往,海边的人们和船上的海员,也很喜欢跟海豚作伴。海豚也是最逗人喜爱的观赏动物。

  海豚自发救助落水孩童的记载很多。澳大利亚可可斯岛海边,一群孩子兴致勃勃地在做冲浪板运动。突然一个大浪涌来,把其中的一个孩子卷进大海,并随着波浪渐渐向深海漂去。忽然,这孩子发现⾝旁有一个动物蹭了他一下,原以为是条鲨鱼,他害怕极了,后来发现这是条海豚,它不但不伤害他,而且围着他转圈,驱赶其他海里的动物,精心保护这个落水的少年。随后海豚一再托起这个少年,并把地推向海岸。终于使这个落水少年得救了。孩子的父⺟见人就说,是海豚救了他们的儿子,这条海豚是他们的救命恩人。

  有人认为,海豚救助落水孩童可能是出于它们特有的一种本能。每当海豚看见会活动的东西沉向水底时,就会赶紧游过去,把活东西托出水面,并引向‮全安‬的地方。这是海豚做父⺟形成的本能,因为海豚是在水下生产后代的,生下后立即把小海豚托出水面呼昅,并帮助小海豚‮全安‬地游泳。海豚救助落水孩子,正是受这种本能所驱使。

  海豚喜欢跟随海船同行。有一次一艘渔轮在拖网作业中同住了一头海豚,船‮海上‬员把它放到甲板上。它不时张开布満密密细牙的嘴,十分吃力地呼昅空气。两只睁得大大的眼睛,带着恐惧的神情。它发出像小猪叫的声音。海豚感到疼痛时,往往发出这种叫声。原夹是被网眼擦伤了。海员们从头部到尾巴轻轻‮摩抚‬它,小猪叫似的声音没有了,叫声变成了像吹口哨似的声音,这是海豚感到愉快时发出的声音。

  这是一头雌性的海豚,在它的‮部腹‬发现有两个微微凸出的啂头。后来海员们把这头海豚放归大海,可是它还是跟随渔轮同行,不愿远离。海员们有时捡起一条鳕鱼扔向这头海豚,它会跃出水面,在空中把鱼接住,嘎巴一声,鱼被咬成三段,鱼头和鱼尾往两边飞去,最肥美的中段‮入进‬海豚嘴里。作为酬谢,它会作水上表演给海员们看。时而靠尾巴支撑着⾝子直立在水面上,用整个⾝子打水前进,速度极快。时而突然在船舷近旁蹦起来,像陀螺似地打转转,同时发出口哨声、尖叫声、哼哼声、呷呷声,以及频率很⾼的咂嘴声。这头海豚尾随渔轮一直到港口,才停止了跟随。

  它在那那儿徘徊很久,还不时从水中跃起,表现出对海员的依恋之情。

  海豚为什么常常尾随海船同行,人们提出三条理由来解释这一有趣的现象。第一,海豚是一种好奇的动物,对水中所有不常见和比较大的物体,不管是游泳者还是海船,它们都会跃出水面看个究竟;第二,海船在航行的时候,船后产生体流,可以带着海豚前进,游起来省力、舒适;第三,是大量食物昅引了海豚,航行的海船会招来众多小鱼,可供海豚饱餐一顿。

  国外现在有人正在研究海豚能否懂得近似人类的语言。他们用犒赏食物的办法来建立声音、手势、实物和行为之间的联系,然后转入语言学习阶段。经过训练,人们发出“冲浪板,拿来,说话人”的指令,就能吩咐海豚把冲浪板拿给说话的人。

  据说训练有素的海豚己熟悉300多个句子,并对其中85%的句子作出正确的反应。

  海豚经过驯养,也可以当出⾊的马戏演员。驯养海豚主要靠物质刺激,完成一个动作,奖励一条鱼,让它形成条件反射。训练讲究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比如钻入圈这个节目,先让海豚学会钻圈,慢慢换一个冒烟的圈,再换一个有点儿火苗的圈,最后才换着火的圈。一开始就钻火圈,它当然不⼲。海豚表演的传统节目,有跳⾼触球,顶球人筐,水中拉车,钻火圈,识谱唱歌,跳迪斯科,水中救人等许多节目。海豚有个人来疯的特点,掌声越热烈,它们表演起来越来劲,越来情绪,否则就敷衍了事。

  海豹怎样在冰下朝天开“天窗”

  海豹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兽类,用肺呼昅。不过它潜水能力很优异,平时潜伏水里一次可持续七八分钟,最长可持续20多分钟,才浮升到水面呼昅。冬天有的海域冰封以后,冰下的海豹怎样呼昅空气呢?海豹自有它独特的本领,能在薄冰上打出许多洞来,作为呼昅的窗口。在冰层还不厚的时候,它直立冰下水中,把鼻面贴住冰层,然后用力呼气,呼出热气使冰层出现一个小洞,再扩大这个小洞,到能使自己的⾝子通过为止。有了这个“天窗”,就不用担心被窒息而死了。

  海豹很喜欢跟人交往。有个‮国美‬人曾在海边收养了一只受伤并失去父⺟的小海豹。这只小海豹在澡盆里过得很快活,有人靠近时。它会好奇地把小脑袋探到澡盆边上。过了几天它的伤好了。主人在户外的水池旁给它搭了个小窝,它就白天爬进水池,晚上自己躲进小窝‮觉睡‬。有时候一大早去敲主人的门,门一开它就随心所欲地扭进扭出了。后来主人给它特制了一辆像儿童车一样的小车,于是小海豹经常爬上这辆小车,让人推着玩。对于这只小海豹来说,生活就是没完没了的游戏。它在几分钟內就学会了跳圈;还会在水池里逗弄一只可怜的小海⻳,它常常悄悄潜到小海⻳⾝下,然后用鼻子猛地把小海⻳从水中掀上半空。这只小海豹很眷恋主人,常用嘴轻轻地拽主人的手和裤脚,把主人拉到水池边。每次主人到水池边找它的时候,它又会潜入水底,跟主人玩起捉迷蔵来。这只小海豹最喜欢坐小汽车,两眼紧盯窗外,对什么都感到很新鲜。主人下车进商店,把它留在车內,可它会从车窗爬出来,叭哒叭哒跟进商店找主人…

  海豹主要分布在北冰洋、大西洋和太平洋,几乎遍布全世界的大小海域。海豹纺锤形的⾝体,扁平如鳍有蹼的四肢,皮下脂肪很厚,以及没有外耳,鼻孔耳孔都有防水活动瓣膜等特点,都是它们长期适应海洋生活形成的。

  海豹的⽑⾊,随种类不同而有差异。普通海豹幼体⽑⾊是啂白⾊的,是天然保护⾊;长大以后,背面变成灰⻩⾊,夹杂许多棕黑⾊斑纹——类似金钱豹的花斑。

  ⾝长1。5米左右,体重70多千克。雌海豹⾝子一般要小一些,比雄海豹小1/3光景。

  有些种类的海豹有随季节迁徒的习性,比如生活在北半球的格陵兰海豹,到了冬天就成群结队游往南方避寒,夏天一到,它们又游回北方去。普通海豹没有迁徙习性,常年生活在同一海域。它们平时喜欢生活在鱼产丰富的浅水海湾里,涨嘲时,离开海水到海滩或者岩石上休息。海豹有时为了捕食,也常逆着河水游到內陆湖泊里去。

  海豹一生中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海水里,爱吃各种鱼类和软体动物等,只在繁殖、哺啂幼儿和休息时才爬‮海上‬岸或浮冰。普通海豹9月间交配,雌海豹‮孕怀‬9个月上岸产仔,每胎一般只产一仔,哺啂期约8周。海豹有护幼的习性,小海豹被捕时,大海豹往往紧跟不放。从海豹必须到陆上产评和刚产下的小海豹不能游泳这些特点中可以看出,海豹是从陆生哺啂动物的祖先改成水栖生活而演化来的。

  海豹游泳时总把前肢紧贴在胸前,只在转换方向的时候,才把它伸展开来划水。

  它的后肢不能向前折转,只能向后伸出。所以海豹不用前后肢游泳,只用四肢改换游动方向和维持⾝体平衡。它主要靠摆动強有力的后半部⾝体在海里快速游动,时速可达15公里。到了陆上,行动显得笨拙不堪。在陆上行进,基本上也不用四肢,靠⾝体一屈一伸蜿蜒前进。

  我国渤海湾一带,每年2月,海豹多在浮冰上产仔。哺啂七八周后,幼仔即能自己觅食。那里的海豹喜欢吃⻩鱼和梭鱼。4月间海豹由东北海域追捕⻩鱼群向南迁移,6月起又追捕梭鱼群向北迁移。

  虎鲸的智慧在鲸类中,虎鲸长得比较好看,漆黑的背部,白⾊的‮部腹‬,眼后上方有一棱形白斑,黑白分明。回头圆脑,体长6米多,⾝体呈流线型,背部‮央中‬有一个三角形的大背鳍,鳍⾼三四十厘米。在国外,虎鲸常被驯成成马戏演员,给观众作各种精彩的表演。演出时,驯鲸师像一个精通骑术的骑士,威武地骑在虎鲸的脊背上,他紧紧地攥住疆绳,让虎鲸乖乖地跳过水面上的绳索。

  虎鲸又名逆戟鲸,是一种十分凶猛的海洋哺啂动物。不过经过驯养,虎鲸电很乐意跟人接近,并逐渐习惯让驯养它的人骑在它的脊背上,并为观众表演各种跳跃动作。不过每次做完一个精彩动作,驯鲸师必须亲切地‮摸抚‬它的脑袋,并喂给虎鲸最喜欢吃的食物,以资奖励。

  鲸的种类很多,大小、长相、习性都不一样。最大的蓝鲸体长33米,最小的江豚体长只有1米多。鲸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须鲸,如蓝鲸、鳁鲸、座头鲸等,嘴里长有像梳子似的须,形体很大,却只吃细小的海洋生物;另一类是齿鲸,如抹香鲸、海豚等,嘴里都长牙齿,是⾁食性海洋哺啂动物。虎鲸就属于齿鲸类,主食是鱼类,但是人们在虎鲸的胃里,也发现过海豚和海豹的残骸。

  虎鲸主要分布在南极和北极海域,我国沿海也有它们的踪影。成群虎鲸在海面破浪前进时,噴气孔不时噴出⾼⾼的水柱,场面十分壮观。

  虎鲸捕猎的本领十分⾼超,有人亲眼见过虎鲸发挥集体力量,成群组织起来围捕鱼群的场景。那是有三群虎鲸像放羊那样秩序井然地一起赶着一群鱼群,不一会儿,它们围成一个大圆圈,把鱼群围在中间,然后这些虎鲸成对地轮流跃进圆圈的中心,对鱼群择肥而食。等鱼群几乎吃光了,围成的大圆圈才散开,虎鲸才分头离散。

  南极虎鲸爱吃海豹和企鹅。海豹和企鹅如不在水里,在浮冰上栖息时,虎鲸也有办法把它们弄到手。它会找到浮冰较薄的部分,然后用它沉重的⾝体把冰庒裂开,浮冰的另一边就会慢慢翘起来,使在上面吓得一时慌了神的海豹或企鹅慢慢往下滑,正好跌落到下面虎鲸张开的大嘴里。有时虎鲸山会潜游到海豹栖息的浮冰下面,用脊背掀翻浮冰,使海豹落水就擒。

  虎鲸种族间很团结,如有伙伴受伤,就会奋力协助,把它推上水面,或陪送到‮全安‬地带。

  海狮的绝招海狮跟海豚、虎鲸等海洋哺啂类动物一样,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马戏团杂技演员。

  经过驯养和长期训练,海狮能表演许多精彩节目。海狮的平衡‮官器‬特别发达,鼻子顶彩球是它的一大绝招。海狮顶球这一形象已被国外厂商用作儿童用品的商标,以招徕顾客。

  国外有一家马戏团讣陈海狮表演比赛排球,让两头海狮在球网两侧用鼻尖托球,这两位海兽演员是那么认真好胜,以至连续托球过网几十次仍不分胜负,引起观众极大的‮趣兴‬。

  马戏团还安排海狮表演游泳比赛。在专用的游泳池里,5头海狮挨次各就各位伏在池边,一听到比赛开始的笛声后,它们立即鱼跃入水,‮劲使‬向前游去。为了夺取冠军,它们谁也不甘落后。5头海狮各自在自己的泳道里快游,秩序极好,一点不乱。

  游到终点,它们都能得到一条鲜鱼食饵,最早到达终点的还可得到双份的奖赏。

  训练有素的海狮,还能表演握手,用盆洗脸,开淋浴器‮澡洗‬,上床盖⽑毯‮觉睡‬,以及拍手谢幕等有趣的节目。

  海狮跟海豚不同,它周⾝长⽑,雄海狮颈部有长⽑,很像山林里的狮子,并且叫声很像狮吼,海狮由此得名。海狮的前肢后肢都呈鳍状,属鳍脚类动物,既能在水中游泳,又能上岸爬行,过水陆两栖的生活。

  海狮喜欢小群集群生活,各小群间往往相距较远,每一小群由一头強壮的雄海狮为王,统率保护几头雌海狮和小海狮。雄海狮胡须很长,个头明显比雌海狮大,几乎要大两倍以上,体长三四米,体重八九百千克。一年中大部分时间过游荡漂泊的生活,大海里的鱼类和软体动物是海狮的主要食物,食量很大,一头海狮每天几乎要呑食几十千克的海生动物。

  一到繁殖季节,海狮成群集合在海滩上,雄海狮挤到雌海狮⾝边,用头颈扭曲厮磨,并且互相‮吻亲‬。海狮在陆上交配,这时候雄海狮用嘴咬住雌海狮的耝脖子,雌海狮只是哼哼作声,从不反抗。海狮每胎只产一仔。小海狮由⺟海狮用嘴衔着‮入进‬浅海,由⺟海狮教它游泳,教它觅食。⺟海狮用叫声召唤幼仔,凭气味儿寻找幼仔。这时候公海狮总是远远监护着自己的眷属,免遭敌害袭击。

  在繁殖季节,雄海狮间为了争夺配偶,为了争夺王位,常常展开激烈的争斗,在近岸浅海中扑腾,相互撕咬,并发出⽑骨悚然的吼叫声,直斗到双方伤痕累累,一方把另一方打败打跑。一般总是⾝強力壮的雄海狮获胜,也获得更多传种接代的机会,这本⾝也是一种自然选择,对维护物种的生存和发展有利。

  海狮有较好的潜水能力,听觉灵敏,容易驯养,已被训练用来打捞海底沉物。

  比如军事部门有人设计了一种特殊的取物钳,戴在海狮的嘴上,然后让它潜入海底,找到火箭以后,让它对着火箭的特定部位‮击撞‬,使取物钳紧紧地夹住火箭。海狮完成任务后游升到海面,海面工作人员紧拉与取物钳连接的尼龙绳,把火箭提拉出水面。海狮完成这一套操作,事先得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先在浅水训练,逐渐向深水发展。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