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小说网
首页 > 历史 > 听南怀瑾讲《论语》 > 第17节:听南怀瑾讲《论语》(17)

第17节:听南怀瑾讲《论语》(17)

目录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做学问可能一辈子都无人了解,但只要有学问自然有知己。孔子的学问曲⾼和寡,也是远在500年之后才得到发扬光大,为世人称道。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的学问在他生前始终不曾被真正理解。他说,当你埋头苦做学问,即便一辈子无人能懂,也不要怨天尤人,这样才能算得上君子。

  人能够真正做到为了学问而学问,为了好好做人做事而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就能够做到不怨天尤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先从自⾝找原因。

  因此,所谓学问并非以往儒家著作中对读书功用的简单解释,而是指从人生的经验中体会做人做事的道理。

  “质”是朴素的本质“文”是人们由实践中得来的经验、见解累积而成的人文文化。

  “质胜文则野”如果完全顺着人的原始本质发展,忽视文化教育,则文化浅薄,流于落后、野蛮;“文胜质则史”如果是文化进步的社会,文化知识掩饰了人的本质,就是过于斯文了。

  南先生学识博贯中西,他认为中外历史皆如是:一个‮家国‬经历了百年多的太平盛世之后,国势一定渐渐衰弱,而艺术文化却异常发达。

  ‮家国‬文化如此,个人亦如此。社会上有才⼲、有所成就、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并不一定曾是学校里的好‮生学‬;同样,学校里功课好、受老师喜爱的‮生学‬,迈入社会后也不一定会成就伟大的事业,反而多半会“泯然于众”这恐怕也是大众教育的缺陷所在。

  对此,澳大利亚的教育模式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在澳大利亚的学校教育中,有一项很特殊的课程——野外生存训练。这门课程从20世纪70年代便开始了,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并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如今它已作为中小‮生学‬的必修课被全面推广。

  孩子们从小学三年级,大概八九岁起,就开始接受野外生存训练了。野外生存训练的长短和強度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和‮生学‬的年龄有所不同,训练科目亦有许多种。一些比较常见的训练內容有:一、行军与露营。它要求‮生学‬自己背着行囊在特定的原始森林区或者野营训练区行走,食物常常是统一配给的罐头食品。晚上,一般露营在野外,要学会选择‮全安‬地点露宿,搭帐篷、生篝火等等。二、峭壁攀爬与下落。它训练‮生学‬两方面的技巧:一是从地面顺岩石向上攀登,二是从峭壁或岩石的顶部滑落到比较平坦的地面,腰间会系上绳。三、划艇与漂流。参加训练的孩子们都要穿上泳衣并配备救生设备,他们要掌握划桨的相互配合以及湍流漂流技术,学会避开激流,排除险情,在规定的时间內到达目的地。四、丛林识途与越野。训练‮生学‬在深山丛林里掌握识别地图的技巧,凭借指南针准确辨别方向,在最短的时间內走出丛林。

目录
返回顶部